博客年龄:17年8个月
访问:?
文章:494篇

个人描述

姓名:萨嘎扎西职业:退休人员年龄:已过花甲位置:中国,晋城个性介绍: *知足常乐,安度晚年。QQ:137054003 :

给藏族同袍拜年:洛萨扎西德勒,

2011-02-24 18:18 阅读(?)评论(0)
    

 给藏族同袍拜年:洛萨扎西德勒,

 
           (2011年3月5日,是西藏藏历铁兔年新年。为了表示对藏族同袍的祝福,特地转帖了这篇文章。西藏各地过年的习俗虽然略有差别,但总的来说还是大同小异的。我以前也在博客中介绍过西藏过藏历年的习俗,在这里就不再多说了,借此向藏族同袍说一声:洛萨扎西德勒!)
 


     图为藏族同胞拜年时必用的特色节日礼节用具

           刘贵云摄于2003藏历新年

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共同的传统节日,寺僧和俗人一样也欢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。藏历元月一日开始,到十五日结束,持续十五天。因为全民信仰佛教,节日活动洋溢着浓厚的宗教气氛,是一个娱神和娱人、庆祝和祈祷兼具的民族节日。


图为刘贵云手持“扎西切玛”给藏族同胞拜年!

藏族同胞在相互拜年中很有情节。藏历新年的正月初一的清早(五点钟左右),村里的男女老少都穿上档次最高的新衣服,再配带上金银、珍珠玛瑙等装饰品,人显得额外高贵和神气漂亮起来。各家根据自家的实际,一家最少要出动两个人,一般由年长者带一个小孩,长者手捧“五谷斗”(斗里装有糌粑、青稞炮、人参果等吃的食物,有照片),小孩提上一壶青稞酒和一个银碗或者酒杯,挨家挨户地拜年。当长者把五谷斗托到你的面前时,你要拈三下糌粑或者青稞炮,每拈一下向天上扬一下,表示敬天、敬地、敬主人,随后任你拈个什么吃的食物,放进自己嘴里吃掉。然后小孩给你倒上一碗酒,必须要接下这碗酒,把酒接过来之后,将右手的无名指伸到酒上,沾三下酒,沾一下要扬一下,与同五谷斗敬意一样,再将倒的酒喝三口,每喝一口,要倒一下,第三下要一口饮尽,一般不饮酒的人无可奈何,只好一饮而尽。藏族同胞过年时喝酒还有个规矩,如果喝了第一家的酒,你必须要喝第二家、第三家的酒一醉方休,证明你信赖他们,藏族同胞特别是过年过节的,最喜欢汉族同胞到他们家喝酒、吃东西,认为这样才是真正的朋友。你真的不能喝酒的话,你必须要知道藏族同胞过藏历新年的规矩,还不能说你不喝酒,主动到“五谷斗”前,拈取糌粑或青稞炮扬三下(意思前面已说明),然后和主人说清原因,方能免于喝酒,否则主人是不会放过的。


图为刘贵云给藏族同胞拜年,洛萨扎西德勒!

藏族同胞,初一的清早逢人就喊叫“切让.洛萨扎西德勒!”,(汉语意思是“你新年好,吉祥如意”),对方回敬道:“安措.洛萨贡康桑”,(汉语意思是“新年我们都吉祥如意”)!初一拜年时一般不在别人家中久坐,他们都站着等待对方行完礼节之后,就立即离开到下一家去拜年。

初二的在自己家休息,不到任何家去玩,也因为初一的拜年都比较辛苦,就不到别人家去玩。

初三的清早出(五点钟左右),全家出动到自家的房顶去(像内地的平房)举行插五色幡旗仪式,如初一的一样穿带着服饰,勃子上挂上哈达(凡是参加插幡旗仪式的客人,主人也要给你带上哈达)。在举行仪式之前,由家庭的长辈安排好所需带的东西,长辈在前扛着备好的4个经幡旗,随后紧跟长辈的儿子(托五谷斗)、孙子(拿着“桑”,一种草),按长晚辈、年龄大小依次排着队。如果家里没有男孩子,女孩子参加也行,尽量不用别人家的人。登上房顶之后,把带来的东西放置好,各项工作就绪之后,由长辈点燃“桑炉”,紧接着把经幡放在“桑”上熏一下,再将经幡一一插在房子的四个角上。其它的人依次排横队,每个人都抓一把糌粑、青稞炮,一碗青稞酒,人面向房子的前方,排的人一齐朝天撒三下,同声高喊着:“扎西德勒,盆松措,阿玛巴主巩康桑,得打达娃砣巴学”,汉语意思是:表示敬天神、地神,求上帝保右家人身体健康,年年五谷丰登。


图为五色经幡    刘贵云2002年10月摄于日喀则扎圣轮布寺

经幡旗有五种颜色的布条,最上面的一种布条是蓝色的,代表蓝天;第二布条颜色是白色的,代表白云;第三种颜色是红色的,代表火;第四种颜色是黄色的,代表土地;第五种颜色是绿色的,代表水和庄稼,都包含着宗教信仰和色彩(请看图片)。


图为山南群艺馆2001年藏历新年的演出 刘贵云摄影

在西藏过年最能让人感受到藏族同胞、同事朋友们之间的友谊了。家家都准备“丰盛”的家晏,互相邀请,情谊融融。特别是到藏族同胞家去做客,那才是一醉方休,硕大的银碗,盛上满满的青稞酒,必须“三口一杯”,喝得二麻二麻时,大家就开始跳锅庄舞、喝敬酒歌,就是紧紧地拉着藏族姑娘一起跳几天几夜的舞,也无人问津,欢乐无比。

 
[本文转帖自【西藏新闻网:刘贵云同志博客】】
  最后修改于 2011-04-15 14:53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